二段学步鞋挑选要看这些细节!

法治中国:2020/4/14 16:05:41

  16-36个月大的宝宝一般已经可以独立行走一段距离了,但身子还是摇摇晃晃,协调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差,相对来说对鞋子的科学性和稳定性都要有比较好的关注,特别是对鞋头、鞋底、鞋后跟要进行留意把握。

  1、鞋头宽大,前部包头有一定硬度

  宝宝的脚并不是想当然的是我们成人脚的缩小版,事实上宝宝的脚呈明显的“倒三角”,和我们成人前脚掌后脚跟都差不多宽度的脚型有很大区别。所以给宝宝选的鞋鞋头要宽大,不能太扁,最好能为脚趾预留5-10MM空间。这不仅是因为脚丫长得快,更重要的是给予脚趾足够的活动空间自然展开成扇形去抓地,增强与地面的感知,保证脚趾健康发育。

  

  在这方面江博士的学步鞋就做得很好,有不同围度的鞋头,适合各种脚型的宝宝,不怕挑到挤脚的学步鞋。

  2、鞋底应该能在前1/3处弯折

  成人正常走路一般是脚跟先着地,然后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前脚掌,步行时着力的位置会在跖趾关节,正是前脚掌1/3处。

  

  但宝宝不一样。0-3岁时期因为没有足弓,足部70%的骨骼也还是正在钙化的软骨,步行时脚后跟和前脚掌几乎是同时着地。这种姿势不但不稳,脚后跟与脚尖带来的负担也容易引起疲惫。因此最好选择鞋底能在前1/3处弯折的鞋子,可以引导宝宝正确的行走姿势,同时这样的鞋子会贴脚些,走起路来也会舒服些。

  3、鞋底厚度最好控制在5-10MM内

  学步初期的宝宝因为协调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差,与其说是驾驭鞋子,不如说是让鞋子辅助他们稳定。所以要选择软硬度适中的鞋底,而且鞋底厚度不宜过厚,学步期的最好控制在5-10MM。

  4、鞋后跟要有加固硬衬来稳定脚踝

  后跟杯的作用主要是包裹脚后跟,支撑固定脚踝,防止脚踝因受力等原因出现偏左或偏右的不稳定,造成脚踝外侧或者内侧倾斜。合格的后跟杯用手捏下去应该能感觉到明显的硬度,不容易凹陷。如果后跟杯用手指一捏就软塌的,应该避免选择或是别穿太多。

  好了,选学步鞋的方法就先说这么多,各位爸爸妈妈摸出自己的门道了吗?

  

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