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工具箱”如何护航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新华网:2025/3/22 9:05:46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风险挑战,今年的财政政策“工具箱”如何护航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读懂今年财政政策“工具箱”的效能,需要从力度和效率两方面来理解。
——在力度上,多项政策工具“加码”,支撑经济行稳。
今年我国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政策取向调整后,具体有哪些变化?
政策工具更加丰富。赤字、超长期特别国债、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移支付……在今年的财政政策“工具箱”里,可以看到,在存量政策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也加入新的增量政策,新旧部署紧密衔接,打出政策“组合拳”,成为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发力点。
政策力度更加积极。赤字水平和赤字规模均为近年最高,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比去年增长4.4%;政府债券安排更加给力,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4.4万亿元;增强地方自主财力,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长8.4%……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中,多项安排彰显“加”“提”“增”。
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因势而动。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实现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必须付出艰苦努力。根据形势变化和经济情景变化,从去年四季度出台的一揽子财政政策,到今年多项新的增量政策,政策“工具箱”积极调整、前后贯通、接续发力,体现了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将为护航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在效率上,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推动发展“质升”。
在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的情况下,今年的财政政策“工具箱”更加注重精准发力,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为重点保障加温。
“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是今年制定宏观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上的重要创新。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科学技术支出超1.2万亿元,增长8.3%;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保持较高增幅……今年,更多“真金白银”将“投资于人”,彰显财政政策的民生温度。
加大对消费者的直接补贴力度,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大对地方的奖补力度,引导地方提升消费环境;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力度,新增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今年,更多有“含金量”的财政政策将精准发力,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今年财政政策“工具箱”还将着力于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约1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清单提前下达;中央财政预拨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810亿元;更多“真金白银”将支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一季度以来,财政政策新动向不断,政策效能将持续向企业、百姓传递。
坚持前瞻谋划、引导预期。为应对内外部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财政部门还将协同推进财政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注重倾听市场声音,积极回应舆论关切,提升政策引导力、影响力。
可以期待,不断完善、持续丰富、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工具箱”,将释放强劲信号、发挥更大效用,为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记者申铖)
转自:新华网
图库
- 2025“指尖上的智慧”青少年珠算文化非遗大会举行
- 从戈壁到深海:高温下的油气保供 筑牢民生能源“安全网”
- “森系游”“清凉游”“生态游” 景区“花式”上新引客来
- 五部门发通知 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
-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大班儿童 预计今年秋季学期惠及约一千二百万人,家庭支出减少约二百亿元
- 市场监管总局新规公开征求意见 加强食品销售连锁企业监管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数据情况
- 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16.9%
- 2023年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
- 2024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
- 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10月1日起京港、沪港间高铁动卧列车全面提质升级
- 新修订的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各地义务教育学校——用好教材育新人
- 从高原农田到全球餐桌 小藜麦“花”式上新串起大产业
- 50%、3.4%、14.9%……换“新、升”!重点消费品销量大幅增长
- 多地推出5G-A套餐 我国信息“大动脉”迸发强劲动能
- 减税降费助力制造业发展:销售收入增4.6%,智能化绿色化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