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突出促就业实效——教育部推出系列举措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新华社:2025/6/12 10:09:17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群体。
今年春季开学以来,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抓住促就业工作攻坚期,印发系列政策文件,推出促就业增量政策举措,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全力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挖掘基层就业空间,做实做细就业指导帮扶等,全力促进2025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政策护航,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离校前促就业关键冲刺期,促就业工作应该怎么做?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加力挖潜拓展就业岗位,加强毕业生就业观念引导,精准做好就业指导服务。
这是教育部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缩影。一段时间以来,教育部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早在今年3月,教育部便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主动求职,加力加快就业工作进程。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指出,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社会组织,可参照企业享受一次性就业补助政策;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国有企业,延续实施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
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底,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在京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举措落实工作推进会,加快推进各项促就业政策落地见效,推进实施“国有企业招聘扩容计划”和“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进一步挖潜拓展就业岗位,凝聚各地各部门工作合力,抢抓关键冲刺期。
加力扩岗,全力拓展就业渠道——
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需要深入挖掘岗位潜力,多出实招硬招。
一方面,教育部推动各地持续拓展市场性岗位,促进人岗对接。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持续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加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进校招聘力度,主动邀请民营企业进校招聘,支持院系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专场招聘活动。今年以来,教育部主动对接经济大省和吸纳就业大省,联合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展区域性“千校万企供需对接会”和行业性“千行万业系列招聘会”12场,直接提供岗位超35万个。
此外,教育部还指导各地各高校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行动,不断开拓就业岗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全国2575所高校走访用人单位46.2万家,拓展岗位471.8万个。
另一方面,教育部也指导各地积极拓展政策性岗位资源促就业。
例如,在加快推进政策性岗位招录方面,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岗位招录时间安排,确保8月底前全部完成。加大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力度,重点依托国家高新区、各地各级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平台积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在挖掘基层就业新空间方面,教育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合理增加“三支一扶”计划,稳步推进“西部计划”扩容,鼓励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开发教育、医疗、养老等基层项目岗位。
完善指导帮扶,突出促就业实效——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是教育系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毕业生明确职业意向、提早做好就业准备、提升就业竞争力。
为此,面向新兴产业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教育部部署实施了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助力毕业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提升就业竞争力。
为做好困难群体毕业生兜底保障,教育部印发工作通知,实施2025年“宏志助航计划”培训,指导各地各高校通过开展线下集中培训、线上网络培训和专场招聘等活动帮助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尽早落实去向。同时,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认真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对有就业意愿但尚未落实毕业去向的困难群体毕业生,建立实名帮扶台账,推荐3至5个匹配度高的有效就业岗位。
此外,教育部还注重强化毕业生就业观念引导,深入开展就业育人系列活动,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举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累计报名学生1507万人。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持续推出系列“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截至5月19日面向2025届毕业生共直播16场,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516万。(记者 王鹏)
转自:新华社
图库
- 市场监管总局新规公开征求意见 加强食品销售连锁企业监管
- 全球核能发电量持续增长
- 暑期红色研学游受青睐,北京热度居首
- 电力新规出台 助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 “免签+直飞”便利助燃中国游新热潮 拉近中国与世界距离
- 国家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用“关怀温度”提升“幸福指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数据情况
- 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16.9%
- 2023年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
- 2024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
- 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从高原农田到全球餐桌 小藜麦“花”式上新串起大产业
- 50%、3.4%、14.9%……换“新、升”!重点消费品销量大幅增长
- 多地推出5G-A套餐 我国信息“大动脉”迸发强劲动能
- 减税降费助力制造业发展:销售收入增4.6%,智能化绿色化加速
- 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继续保持世界前列
- 教育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