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实现工程硕博士有组织、成建制、大规模校企联合培养
新华网:2025/6/24 10:09:18
我国首次实现工程硕博士有组织、成建制、大规模校企联合培养。这是记者从6月17日在重庆举办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现场交流推进会上了解到的。
近三年来,中组部等9部委深入实施工程硕博士改革。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介绍,目前60多所高校、100多家企业已联合招生2万多名工程硕博士,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布局建设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布局4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
“学生从工程问题入手不断深挖,可以挖到基础性的科学问题。”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朱继宏说,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有效结合了学校的基础研究和企业的工程实践问题。
数据显示,试点高校面向关键领域发布200多门核心课程,企业提供5000多个研究课题;首批工程硕士在实践期间取得2500余项创新成果,校企联合建设300多个工程师技术中心;遴选2000余名一线总师、1.2万余名企业导师参与培养,300多名高校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我国工程硕博士自主培养能力迈上新高。
“目前我们选配的企业导师库有600余人,都是高级以上职称,集团首席科学家和首席专家占导师库20%以上。”中国电科集团组织人事部副主任王笑非介绍,“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能指导学生更好参与实际工程项目。”
可凭借实践成果答辩获得学位,是工程硕博士学位评价改革领域的新突破。
今年起实施的学位法明确,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或者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可以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去年工程硕博士学位论文与实践成果基本要求已经发布,专项试点高校已全部制定了学位申请实施细则。
首批工程硕博士专项毕业生中,已有67人以产品设计、方案设计、案例分析报告等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比普通的专业学位学生培养难度更大。”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说,“但学生从中可以收获的理论基础更实、实践能力更强,就业前景和发展潜力也会更好。”
截至今年5月底,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2100多名硕士生中已有92%落实毕业去向,其中在实践企业或本领域相近企业就业达70%,精准服务国家战略。
下一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将更加常态化,向所有工程类专业学位推广、向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推广,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助力高等工程教育范式变革。(记者魏冠宇)
转自:新华网
图库
- 入境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免签便利让外国游客“解锁”多彩中国
- 2025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
- “十四五”以来我国数字公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 提振消费政策持续显效 消费市场延续总体稳定发展态势
- 财政部: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839亿元 同比增长0.1%
- 总投资额超400亿元 一批重大科技产业项目落地上海临港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数据情况
- 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16.9%
- 2023年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
- 2024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
- 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我国交通运输领域技术设备呈现更智能、更绿色、更安全新趋向
- “热点更热、冷点不冷”国庆假期全国路网出行总量大 流量峰值高
- 稳增长稳楼市政策加码 助力提振市场信心
- 国庆假期新能源汽车出行迎高峰 设备更新换代出行更便捷
- 吉珲铁路吉林枢纽西环线建成通车
- 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