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降碳与碳移除“双轨”方案有望加速减排
科技日报:2025/7/14 15:09:29
记者近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金超和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刘海峰联合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探究了破解降碳困局、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可行路径。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综述:清洁技术》。
据介绍,全球降碳的关键,一方面是源头减碳,如采用风电、氢燃料等能源,降低化石燃料使用比例;另一方面是后期除碳,如采用植树造林、空气捕集碳等方法,降低大气中碳浓度。
当前,源头减碳是世界各国的重要抓手。但是,按照目前的碳排放速度,如果要达到2100年温升不超过1.5℃的目标,剩余的碳预算可能在未来5年内耗尽。因此,单纯从源头减碳无法满足给地球降温设定的目标。在这一背景下,碳移除是实现全球碳排放降低、给地球降温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全球气候政策仅关注实现碳净零排放,并未具体说明如何平衡源头减碳与后期碳移除。“将减排期望寄托于未来的碳移除,如同使用信用卡透支未来,充满变数。”金超说,未来对碳移除的投资是否足够、其部署量能否满足净零排放的要求,这些都是未知的。此外,集中大规模采用碳移除技术将占用大量耕地、增加水资源消耗,可能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分别独立设定源头减碳目标和碳移除目标的策略。通过设定这两个降碳目标,用“两条腿”走路,合力实现总体的净零目标。研究人员认为,源头减碳与碳移除并非对立的关系,应该同时为两者设定各自的目标,这不仅有助于加快减排进程,还能促进碳移除技术的发展,破解碳移除和全球减碳的困局。
研究表明,与未明确区分源头减碳和碳移除目标的做法相比,单独设定目标在短期降碳、碳中和实现年份、负碳排放出现的时间点以及最大升温幅度等方面,都能带来更好效果。(记者陈曦通讯员张华)
转自:科技日报
图库
- 截至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5年增长将近30倍
- 截至今年6月底 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88百亿亿次/秒
- 产销稳升出口劲增 我国摩托车行业逆势增长
- 光计算技术加速迈向商业化
- 多举措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实现育人能力与综合素质“双提升”
-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数据情况
- 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16.9%
- 2023年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
- 2024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
- 6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25453亿美元
- 我国算力网络互联互通水平提升 应用项目超1.3万个
- 购房首付比例再降低 上海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
- “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开工建设 “新”动能“绿”慧中国
- 农业实现“隔空把脉” 科技赋能绘就好“丰”景
- 25.9亿吨、4.8%,创新高!全国一、二、三天快货物流圈加快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