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呆矿”变成“宝藏” 我国天然铀生产迎来新突破
央视网:2025/7/16 17:11:04
7月12日,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下线“第一桶铀”,标志着我国天然铀生产取得突破,将有力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自主可控。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天然铀生产基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具有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特点。“第一桶铀”的成功生产下线,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铀资源开发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专家表示,成功产出“第一桶铀”,意味着“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已经从全面建设阶段迈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天然铀保障能力,盘活了北方盆地数十万吨复杂砂岩型铀资源,把“呆矿”变成“宝藏”,能够生产出更多天然铀。
和传统的开采方式不同,“国铀一号”的地浸采铀技术颠覆了传统矿山井下开采模式,无需将矿石提升到地表处理,它是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氧气溶于水,注入含矿层,与矿层中的铀发生反应,再将含铀溶液抽取到地表,输送至水冶厂进行铀金属的提取与回收。采用二氧化碳和氧气作为原料,不仅成本低,还环保,一个中等规模铀矿山每年可利用消耗3万吨二氧化碳。
专家称,结合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的特点,采用二氧化碳和氧气作为浸出剂,浸出效果理想,实现了天然铀产业的“五大革新”,一是资源利用的突破,二是安全水平的提高,三是产能规模的扩大,四是生产功效的提升,五是更加绿色智能。中核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技术将在我国北方盆地多个产能项目中应用落地,加快北方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建设,满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求。
转自:央视网
图库
- 与AI同行|潍柴雷沃“智”绘中国农业新未来
- 我国最大中浅层煤层气田累产突破200亿方
- 守得住方能跑得远 中国新能源汽车破卷向新
-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
- 【微观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
- 攀登“创新重工”高峰,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 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16.9%
- 2023年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
- 2024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
- 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2023年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铜价反弹高度取决于消费
-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写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 中国面向全球开放十二个核科研设施
- 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4.9万亿 同比增长5.6%
- 文化大工程 “大系”荟丹青
- 政策驱动“以旧换新” 激发消费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