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引擎”驱动工业经济平稳向好
中国电子报:2025/7/22 9:05:46
从跳舞到马拉松再到踢足球,中国的机器人越来越多才多艺;大模型电视、搭载仿生机械臂的扫地机等“AI+”家电持续走俏;来自中国的全景相机在纽约掀起“排队抢购潮”……今年以来,一系列创新成果次第涌现,勾勒出“中国制造”向新、向智、向高端的发展图景。
工业经济“期中成绩单”近日出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制造业增长7.0%,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0%;高盛、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
在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中,制造业出口、智能消费、高技术投资尤为亮眼,彰显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充沛活力。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中,中国工业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
制造业出口“又见彩虹”
走进位于苏州的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强健的机械臂如同灵巧的舞者,流畅地执行着每一个复杂而精细的指令。工人们正忙着给3套搬运机器人打包装箱,这批“中国造”工业机器人即将启程奔赴越南。
“这是我们的自有品牌工业机器人,能胜任搬运、装卸、上下料等多种工作,在越南、印度、菲律宾等市场广受欢迎。”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八大实验室,企业深耕制造智能成套装备领域,不断攻克核心零部件及特种设备研发难关,换电站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新产品接连问世,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中国工业机器人正在大步走向世界。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去年出口份额全球第二的基础上,出口再增61.5%。随着企业创新研发力度加大,“量体裁衣”式的差异化、定制化产品越来越多,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既“叫好”又“叫座”——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自主品牌占比达32.4%,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主动应变,深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用好产品闯出“新天地”。
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他们正以东南亚地区为主阵地,构建起更完善的出海生态。“除了对我们的产品进行本地化制造和本地化生态改造以外,我们的核心供应链也实现了本地化。”公司副总经理韩德鸿说道。
多地政企协力、主动出击,加速全球市场多元化布局。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了解到,今年成都组织的三场工业企业出海行动成效显著:首站沙特签约金额超50亿元,次站中亚撬动12亿元订单,最后一站造访德国、丹麦,不仅达成3亿元采购合作,还将推动超10亿元项目落地。
“出口变局是挑战,更是机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高技术室主任张于喆认为,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不仅是应对当前关税战和贸易摩擦的权宜之计,更是顺应全球市场格局变化的战略性调整。“凭借成熟的供应链、高效的生产能力和成本优势,中国制造有望迎来新的发展窗口期。”张于喆说道。
针对企业出海面临的文化法律差异、品牌影响力不足、国际化人才短缺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在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新增“出海服务”板块,设置“找商机”“找活动”“找信息”“找园区”“找机构”五大功能,全方位助力中小企业出海。
智能消费激活“一池春水”
6月26日晚,小米YU7正式上市,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小时大定突破28.9万辆,18小时后锁单量突破24万辆……这样的热度让小米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直呼“没想到”:“虽然预料到会火,但火爆程度还是超出预期!”
不止小米,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可圈可点”:小鹏、零跑、理想等“新势力”车企跻身“半年20万辆俱乐部”,鸿蒙智行销量创新高,岚图、深蓝、阿维塔等品牌销量也大幅增长。
“新款车型不断以令人惊叹的高科技配置与极具吸引力的价格,持续刷新消费者的感知。”受访专家表示。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以旧换新”仍是中国消费市场热词。上半年,“AI+”消费场景不断拓展,带动相关产品热销,也拉动上游电子元器件产量增长。
清晨自动调温的空调、智能管理食材的冰箱、自主规划路径的扫地机器人……如今,家电产品纷纷主打AI功能创新,各类智能终端在各地首发首展,备受青睐。记者了解到,国家有关部门正抓紧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7月将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各地也在不断扩围补贴商品品类,前不久,北京开始对在京个人消费者购买智能马桶、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含洗地机、扫拖一体机)、垃圾处理器等4类智能家居产品给予补贴;福建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推动装修材料、卫生洁具等更多优势产品参与以旧换新活动。
低空经济同样“乘风而起”,以载人直升机为主的低空观光正从“小众体验”走向“大众消费”:苏州开通金鸡湖、苏州古城低空观光航线,重庆巫山推出直升机瞰三峡项目,安徽肥西祥源?花世界打造空中赏花项目,为游客带来“空中观花海,云端瞰江淮”的全新体验……
智能消费激活了“一池春水”,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收6.49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平板电脑、5G智能手机、家用洗衣机等产品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25.9%、11.5%、10.3%。这也带动了上游电子元器件产量增长——前5个月,我国集成电路产量1935亿块,同比增长6.8%。
高技术投资为新增长“蓄势”
在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验室,新一代动力电池课题组正在研发一种能让电车电池更安全、续航更长的关键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该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已经接近传统液态电解液。
“当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迅猛,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产销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但液态电池技术已达瓶颈。”实验室成员靳进波表示。他们研发的项目有望将电车续航从600公里提升至1000公里以上,弥补液态电池性能方面的不足。
眼下,多地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研发投入,以高质量投资激活产业发展韧劲:前5个月,贵州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8%,成为拉动全省工业投资的重要引擎;湖南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增速“领跑”全国,外企研发中心加快落地。上半年,江苏800个省级重大工业项目超额完成半年目标,超序时进度12个百分点,项目建设呈现加速态势……
“我国投资正转向高新技术领域,质量更高,更侧重培育新质生产力,向产业链优势环节和需求端靠近。”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治分析,这将改善投资回报率,长远看有助于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
上半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势良好,同比增长8.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记者走进10余座城市调研时发现,得益于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国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耦合越发紧密,也恰好印证了这组数据。
为解决创业者面临的长周期、重资产难题,ATLATL飞镖创新中心不断加大投入,组建了生物医药共享实验平台,提供共享实验室、运营管理、驻场研发服务、项目管理等全方位支持,让创业者轻装上阵搞科研;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构建了“平台层+集成层+孵化层”服务体系,为创业团队提供小批量、多批次、低成本的研发及小试中试服务,并精准配置资本、市场、品牌等核心要素,助力企业快速成长。(记者 齐旭)
转自:中国电子报
- 上一篇:碳酸锂基本面依然偏空,价格仍存下跌可能
- 下一篇:没有了
图库
- 上万零件、4小时内,一辆智能新能源汽车!“超级产业链”展现磅礴力量
-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1.23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上半年发电量突破1200亿千瓦时
- 新供给、新体验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多元业态添彩“暑期经济”
- 多项数据创新高!“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 托管“小”服务连起民生“大”幸福 各地探索“花样”暑期托管解决群众看护难题
- 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16.9%
- 2023年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
- 2024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
- 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2023年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聚焦全生命周期保障 我国妇幼健康服务“提质增效”
- “三北”工程攻坚战已完成4000多万亩综合治理任务
- 打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土地要素“组合拳” 高质量发展“底气足”
- 数字点亮艺术 传统文化“活”起来
- 以旧换新助力汽车、家电类消费需求逐步释放
- 国家能源局: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