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千万大关 中国摩托车市场上半年亮出“双高”答卷

中国工业报:2025/7/31 10:32:24

  2025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基调下,中国摩托车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中国摩托车商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6月,我国摩托车行业产销双双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61.41万辆和1061.4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83%和11.54%。在全球贸易承压、部分制造业面临价格挑战的背景下,摩托车行业凭借结构性升级与全球化拓展的双引擎驱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成为工业动能转换的重要样本。

  娱乐消费引领内需企稳

  中国摩托车商会秘书长张洪波指出,这反映出都市青年已将摩托车从代步工具转变为生活态度载体,大排量市场的高速增长是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共振的必然结果。

  国内市场结构分化加剧,娱乐化、高端化趋势日益显著。大排量休闲娱乐摩托车(250ml以上,不含250ml)表现尤为亮眼,1-6月产销分别达到51.05万辆和50.2万辆,同比激增44.74%和41.21%,其中6月单月产销突破10万辆,同比增速超20%,渗透率持续攀升。中国摩托车商会秘书长张洪波指出,这反映出都市青年已将摩托车从代步工具转变为生活态度载体,大排量市场的高速增长是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共振的必然结果。

  与此同时,燃油摩托车凭借904.01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4.67%)牢牢占据85%的市场份额,稳居主导地位。反观电动摩托车,低端产能过剩与产品力瓶颈制约,销量承压明显,电动化转型阵痛仍在延续,1-6月产销分别完成160.13万辆和157.45万辆,产量同比增长0.39%,销量同比下降3.57%。

  在具体车型方面,分化态势鲜明。跨骑车作为市场的中流砥柱,1-6月销售561.61万辆,同比增长21.89%,占二轮车总销量的60%,有效满足了通勤刚需与入门娱乐需求。弯梁车展现出强大韧性,销售105.5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28.71%,在特定区域市场表现亮眼。而踏板车则受到电动化替代的明显冲击,销量为270.01万辆,同比下降7.44%。

  出口构筑量价齐升护城河

  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摩托车出口成为支撑行业增长的核心支柱,表现可圈可点,成功实现量价齐升。

  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摩托车出口成为支撑行业增长的核心支柱,表现可圈可点,成功实现量价齐升。1-6月,摩托车生产企业产品出口总额52.99亿美元,同比增长26.71%。整车出口量666.11万辆,同比增长25.44%,出口金额4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9.06%。摩托车发动机出口64.21万台,同比增长9.41%,出口金额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9%。沙滩车出口22.73万辆,同比下降0.22%,出口金额6.6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6%。摩托车零部件出口金额2.38亿美元,同比增长26.95%。

  出口结构也在持续升级。125-200ml主力排量车型国际竞争力凸显,其中125系列出口207.78万辆,增长30.86%;200系列出口63.42万辆,增速更为领先,达41.31%。三轮车出口异军突起,同比飙升52.92%,达到32.88万辆,彰显了中国企业在特种货运车型领域的全球优势。

  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对中高排量车型及三轮车的需求持续释放,本土化运营成为拓展关键。春风动力出口负责人表示,企业正着力加强属地化研发与渠道深耕,以更精准地匹配海外市场需求。行业集中化态势在全球化进程中同样明显,隆鑫、大长江、广东大冶、宗申等出口前十企业合计出口量达396.29万辆,占总出口量的61.33%,头部企业主导出口格局。

  头部效应与研发驱动效益提升

  行业经济效益在2025年上半年显著优化,“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深化。

  行业经济效益在2025年上半年显著优化,“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深化。据中国摩托车商会对全国86家摩托车生产企业月度经济指标统计,1-5月,摩托车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和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长,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较大。1-5月行业营业收入达635.54亿元,同比增长18.41%;利润总额49.24亿元,大幅增长40.79%;利税总额66.85亿元,增长40.85%,盈利增速远超营收增速,显示盈利能力增强。

  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1-5月,前10家企业营业收入共计405.42亿元,同比提高24.99%,占摩托车生产企业总营业收入的63.79%,同比提高3.36个百分点。合计营收占比达63.60%,同比提升2.98个百分点;利润前十强企业占比近50%,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面对未来转型,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加码。1-5月研发费用达17.85亿元,同比增长9.12%,为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储备动能。宗申、春风动力等企业领衔技术攻坚,传统巨头亦加速向电动领域渗透,其中宗申电摩销量达22.78万辆,位居行业第二。

  数据显示,上半年摩托车行业利润率提升趋势明确,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和产品高端化策略,其盈利弹性将高于营收增长。

  下半年三股浪潮重塑格局

  尽管电动化转型仍面临挑战,PPI下行压力犹存,但凭借高端化、全球化、差异化的战略布局,行业已构筑起面向未来的坚实基础。

  据中国摩托车商会信息部部长王东分析,2025年下半年三大趋势将主导市场发展。

  娱乐消费升级深化是大势所趋。张洪波预测,大排量休闲摩托渗透率有望突破5%,与消费复苏形成正向循环。龙头企业正加速布局:春风动力计划推出集成智能导航与电控悬挂的全新700ml ADV车型;隆鑫高端子品牌“VOGE”也将发布大排量巡航新车,进一步强化其娱乐产品线。

  全球化战略进阶是必由之路。新兴市场对200ml以上车型及三轮车的需求预计将持续释放。张洪波强调,本土化运营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胜负手,企业需要从“产品出海”迈向“体系出海”。宗申等企业已在东南亚布局KD工厂,旨在缩短供应链响应速度。

  电动化拐点临近值得期待。尽管短期内电动摩托车市场承压,但技术突破与场景创新正积蓄势能。雅迪计划下半年推出续航200公里并支持快充的旗舰电摩;新日则聚焦智能网联功能开发。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随着锂电成本下行与快充技术的普及,有望在2026年触发电动两轮车的替代拐点。

  2025年上半年,中国摩托车行业在“宏观企稳”与“结构优化”的双重作用下,展现出穿越周期的强大韧性。娱乐化消费释放了内需新动能,全球化拓展打开了外需新空间,技术研发构筑了竞争新壁垒。尽管电动化转型仍面临挑战,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行压力犹存,但凭借高端化、全球化、差异化的战略布局,行业已构筑起面向未来的坚实基础。

  张洪波认为,娱乐化、全球化、电动化三股浪潮正交汇成中国摩托车产业升级的主航道。企业唯有深耕核心技术、精准市场卡位,方能在结构性机遇中赢得未来。展望下半年,随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消费信心逐步回暖以及技术迭代加速推进,中国摩托车产业有望在全球市场奏响更强劲的引擎轰鸣。(记者 祁晓玲)

   转自:中国工业报

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