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耕地面积“三连增”,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人民网:2025/8/3 8:49:46
9月19日,自然资源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实现连续3年净增加。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更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安全线。按照中央决策,耕地保护考核和粮食安全考核“合二为一”,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责任。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被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目的只有一个,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能,为社会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耕地保护,必须实施有力有效的措施。在稳住总量方面,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坚持耕地保护优先,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位置分解下达至各省区市。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有关部门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用地依据,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广节地技术、模式等,防止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同样关键。坚持“以补定占”,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一系列严格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保护耕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肥沃的良田孕育丰收的希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样令人瞩目。这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民心工程,更关系到农民利益。今年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亩均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2400元,为进一步提升农田建设水平提供资金保障。有关部门千方百计确保建设质量,严把选项、招标、建材、施工、验收等各环节质量关,保证建一亩成一亩。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各地还积极盘活存量,落实耕地保护经济奖惩机制,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让保护耕地的农民得实惠,为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有力支撑。
切实保护耕地资源,更有赖于“长牙齿”的硬措施。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连续6年开展耕地保护督察,向各省级政府发出督察意见书督促整改,约谈违法违规问题严重的市县政府负责人,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同时,在违法用地整改处置到位前,“冻结”当地相应的储备补充耕地指标。整合监管力量,严格执法督查,对违法建设占用耕地的行径“零容忍”,通过严肃问责以儆效尤。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藏粮于地战略落到实处,进一步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不断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转自:人民网
图库
- 我国已完成6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 西北首个百万千瓦级绿电直连项目加速推进
- 我国已累计培育超千家特色产业集群
- 大学生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取得积极成效——丰富课程设置 创新教学模式
- 全国各地迎“夜体验”热潮 探索“日游园+夜观演”全时文旅新生态
- 政策一“小步” 长远发展一“大步”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意义重大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数据情况
- 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16.9%
- 2023年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
- 2024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
- 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 线路多样、内容丰富、方式灵活 各地文旅市场迎来新一轮热潮
- 看非遗里的西藏 传统文化创新拓展焕发澎湃活力
- 10月1日起京港、沪港间高铁动卧列车全面提质升级
- 新修订的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各地义务教育学校——用好教材育新人
- 从高原农田到全球餐桌 小藜麦“花”式上新串起大产业
- 50%、3.4%、14.9%……换“新、升”!重点消费品销量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