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低空经济 三大电信运营商竞速“低空智联网”

中国工业报:2025/10/25 19:09:40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低空经济正从云端飞进现实,迎来从远景蓝图到实景落地的转换。

  在刚刚闭幕的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以下简称“PT展”)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齐齐展示各自低空能力体系,以及在低空智联网的最新布局。

  PT展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网络技术处处长陆洋表示,“低空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应有效发挥信息通信业重要支撑作用。低空信息基础设施涵盖通信、感知、导航、平台等多领域,涉及多行业部门、多产业主体,应鼓励信息通信企业、航空装备企业、垂直行业应用企业等各方加强协同、同向发力,支撑低空经济走得更远。”

  中国电信集团子公司中电信无人科技有限公司运行总监潘鑫华提示:“低空经济起飞还要迈过几道槛,比如网联不稳、监管低效、数据割裂,这就像横在赛道上的'拦路虎'。”

  低空信息基础设施部署仍待验证

  低空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低空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信息通信业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探索也处于试点阶段,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在技术层面和实际部署层面仍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当前,各类低空应用加速探索,以各类无人机和eVTOL为代表的新型低空装备成为布局重点。行业巡检逐步成熟,物流运输、载人运输成热点。通信、感知、导航等关键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加速试点,为低空应用以及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化底座。

  陆洋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低空装备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低空信息基础设施领域体系等,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生态,聚焦低空信息基础设施领域。

  在顶层谋划上,工信部联合有关部门持续加强低空信息基础设施顶层政策研究编制,充分发挥信息通信业能力优势,分类施策,重点明确低空、通信、感知、导航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在供给能力上,工信部不断推动5G技术产业能力提升,开展5G-A上下行宽带,通感一体技术实验,加速技术成熟。

  在实践探索上,基础电信企业在全国20多个省开展了基于5G、5G-A的低空通信、感知技术等实验验证,积极探索物流配送、城市治理、警务安防等典型应用。

  在标准支撑上,工信部指导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成立低空智能网工作组,系统推进低空信息技术设施相关标准研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续合元也认为,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提升信息通信业支撑能力。低空经济具备产业链链条长、主体多等特点,涉及应用、空运管理、安防等体系,需要新型的低空航空装备以及低空信息基础设施能力支撑。

  “各地各企业广泛关注、积极探索,已在全国20多个省开展了基于5G、5G-A的低空通信感知等实践探索,并在低空物流配送、水域巡检、警务安防等场景形成了落地应用。总体来看,低空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低空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信息通信业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探索也处于试点阶段,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在技术层面和实际部署层面仍需进一步实验验证。”续合元分析。

  如何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信息通信业支撑能力?续合元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加速低空数字化表的研制,积极推进5G-A通感一体的国际标准研究以及制定工作,加强面向低空领域的5G等相关标准的研究,提升供给侧技术支撑能力。依托中国信息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等组织,加强与垂直行业标准组织的协作,加强低空经济的融合应用标准制定,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标准。

  第二,构建低空数字化验证体系,鼓励产业各方共同开展低空通信、感知、导航、平台等技术攻关和融合探索。加快推进相关设备的研发,搭建技术以及应用验证的公共服务平台,通信产业联合行业合作伙伴支撑开展跨行业技术验证和应用试点,构建标准制定+实验室技术验证+外厂适配验证的标准落地验证体系,加速技术产品的成熟。

  第三,探索低空数字化融合应用生态,积极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牵引的双重作用,为低空数字化技术与多种技术融合打开新的市场空间。打通技术和应用落地的中间环节,大力挖掘和探索能够促进行业生产模式变革和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高价值应用解决方案,提升低空经济应用的活跃度。

  从由人操控走向融合智能

  展望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将从由人操控,转换到AI辅助人实现融合智能。

  筑牢低空经济数字新底座。本届PT展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不约而同将展览重点聚焦“低空智联网”。

  “2024年,我们充分发挥创新优势,率先构建4.9GHz通感一体技术体系,牵引产业明确技术规范,并依托'灵霄'网络体系,在22省部署近千个通感站,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9G低空试验网。在此基础上,打造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例如为浙江公安提供上行25Mbps速率、满足城市巡检等地面环境高清视频回传;为云南保山机场提供超95%黑飞检测能力、护航空地一体安全;为深圳美团提供10米感知精度轨迹跟踪,做好外卖航路保护、守好安全红线,护航低空经济展翼腾飞。”中国移动设计院助理研究员王海伦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苏郁表示,中国移动在低空领域的发力赛道是低空智联和监管技术。“我们自主研发了低空无人监管平台,研发了一系列产品。中国移动在低空经济领域提供了五大解决方案,即规划运营、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探测与反制、应急通信,以及高精定位导航。”苏郁说。

  在中国联通展台的“低空智联网体系展区”,中国工业报记者看到了中国联通创新提出的“五网筑基”低空智联网架构。这一架构深度融合了通信、感知、导航、算力、气象网络五网一体能力,致力为低空经济打造坚实的数字底座。

  中国联通集团展厅讲解顾问周晓平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在低空经济领域,中国联通全资子公司--联通数科,基于自身云网智算能力底座与运营服务经验,构建了“端网云安智”低空产业体系,打造了低空飞行服务、低空飞行保障两类产品,开发了智慧低空应用平台与5G-A通感一体化低空安全监管平台两大平台产品,支撑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联通数科产品能力,中国联通目前已建立河南安阳、江苏南京、山东青岛、广东深圳四个低空先锋战略单元,通过1个总部+N个分中心的协同发展模式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另据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发展部副总经理田元兵介绍,中国联通积极探索卫星通信、高空平台通信等新技术,加速构建空天陆海一体化泛载能力。近期,中国联通在山东日照海域已成功发射四颗联通星系的低轨卫星。

  “低空方面,我们积极落实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积极构造低空1+1+3+N的能力体系。其中,第一个'1'指的是建设一张低空智联网,第二个'1'是低空数字底座,'3'指的是低空运营服务、飞行保障、空域安全三大平台的应用。'N'是围绕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N个应用场景,共同破解产业当中的应用难题。”田元兵说。

  中国电信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的先行者,打造了“1+3”产品服务体系。

  中电信无人科技有限公司品宣经理张韬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1+3”的产品服务体系是指一张聚合通信、感知、算力为一体的“低空智联网”,以及三大核心平台。

  另据潘鑫华介绍,目前,很多城市在各种低空设施基础上都是按照600米进行相关规划。低空经济将串联起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航空器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以及综合等多个领域。低空经济不只要飞得起来,更要融得进去新的经济形态。

  “应看到,空域监管效率较低,传统的人工模式已跟不上低空的高密度、多场景的飞行需求。”潘鑫华提醒,“AI是我们打通堵点,扫除障碍的核心武器。展望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将从由人操控,转换到AI辅助人实现融合智能。低空飞行器将具备精准感知环境,云边端协同计算,毫秒级的复杂决策能力,实现全流程的无人化闭环。”(记者 余娜)

   转自:中国工业报

图库